1)閉式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冷(熱)水在蒸發器(或換熱設備)與空調末端裝置密閉循環,其系統的最高點設膨脹水箱,冷(熱)水不與大氣相接觸。系統的優點為減少管道和設備的腐蝕,并減少水泵克服靜水壓力而降低功率。
2)開式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的冷(熱)水在冷(熱)水箱或水池與空調末端設備循環,其缺點是系統管路與設備易腐蝕,需要克服靜水壓的能耗,增加水泵的容量。
3)同程式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供、回水干管的水流方向相同,每一環路的管路長度相等,其優點是水量調節簡便,便于系統水力平衡。
4)異程式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供、回水干管的水流方向相反,每一環路的管路長度不等。缺點是水量調節困難,系統水力平衡較為麻煩。
5)兩管制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的供冷、供熱管道合用同一管路系統,特點是管路系統簡單,對于同時有供冷、供熱要求的空調系統不能采用。
6)四管制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分別設置供冷、供熱及回水管道,以滿足同時制冷、制熱要求的系統,工程投資較高,管路系統復雜,占用較多建筑空間。
7)單式泵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的冷、熱源側與負荷側何用一組循環水泵。單式泵系統簡單,但不能調節水泵流量和節省輸送能耗,且不能適應供水分區壓降較為懸殊的系統。
8)復式泵系統
空調管路系統的冷、熱源側與負荷側分別設置循環水泵,可實現水泵的變流量,適應供水分區不同的壓降,節省輸送能耗。單系統較為復雜,投資費用高。
1)膨脹水箱
膨脹水箱的作用是空調水管路系統中收容和補償系統中水的脹縮量。膨脹水箱有膨脹管、循環管、信號管、溢水管及排水管,在系統中的連接部位如下:
a.膨脹管:空調水系統為機械循環系統,應接至水泵入口前的位置,作為系統的定壓點。
b.循環管:接至系統定壓點前的水平回水干管上,使熱水有一部分緩慢的通過膨脹管而循環,防治水箱里的水結冰。
c.信號管:一般接至機房內的水池或排水溝,以便檢查膨脹水箱內是否斷水。
d.溢水管:系統內水受熱膨脹而容積增加超出水箱的容積,通過溢水管排至附近的下水管道或屋面上。
e.排水管:用于清洗水箱及排空,與溢水管連接在一起排至附近的下水管道或屋面上。
2)分水器、集水器
分水器和集水器是水系統中用于連接通向各個環路的多跟并聯管道的裝置,屬于二級壓力容器,應有具備二級壓力容器資質的單位制作。
a.分水器、集水器直徑的確定,應按并聯各支管的總流量通過其斷面流速ν=1.0~1.5m/s來確定,對于流量較大系統,可允許增大流速,一般最大不應超過4m/s。
b.分水器、集水器各支管的配管間距,應考慮閥門之間的手輪操作方便,并保持閥門安裝在同一水平位置,預留一只支管備用,并留有壓力表、溫度計和泄水管。
c.分水器、集水器根據機房實際情況可采用墻上安裝和落地安裝,支架按相關標注圖制作和安裝。
3)管道補償器
管道補償器又名為伸縮器或伸縮節,為使空調水系統管道在熱狀態條件下的穩定和安全,減少管道在熱脹冷縮時產生的應力,在安裝管道時應考慮受熱伸長量的補償。工程中常采用金屬波紋補償器,安裝時設置固定支架,并應在補償器的預拉伸前固定。
4)平衡閥
平衡閥在空調水系統中,主要用來對各分支管路的流量達到平衡狀態,防止出現水力失調現象而影響各空調系統的使用效果。
平衡閥的選用及安裝要求如下:
a.設有平衡閥的管路系統,應進行水力平衡計算,平衡閥可定量消除剩余壓頭及檢測流量,在施工圖或設計說明書上應注明流經平衡閥的設計流量,便于管路系統的平衡測試。
b.為使流經平衡閥的水溫接近環境溫度,使末端裝置靜壓相對一致,平衡閥應安裝在回水管路中。對于總管上的平衡閥,應安裝在水泵吸入端的回水管路中。
c.為保證水量測量的準確性,平衡閥應安裝在水流穩定的直管段處。
d.平衡閥的閥徑與管徑相同,使之達到截止閥的功能。
e.管路系統安裝結束后,應進行系統的平衡測試,并將調整后的各閥鎖定。
f.管路系統進行平衡調試后,不能變動平衡閥的開度和定位鎖緊裝置。
5)空調水系統管道安裝
空調水系統管道的安裝工藝與采暖管道安裝基本相同,應遵守《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J50243-2002)。
a.一般要求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系統采用的鋼管及附件應符合設計要求的型號規格后方可安裝。
管道和管件安裝前應將其內、外壁的污物和銹蝕清除干凈,在安裝中斷或結束后應及時封閉敞口的管口。
管道從梁底或其他管道的局部部位繞過,如高于或低于管道的水平走向,其最高點應安裝排氣閥門,最低點應安裝泄水閥門。
管道穿越墻體或樓板處應設鋼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內,鋼制套管應與墻體飾面或樓板底部平齊,上部應高出樓層地面20~50mm,并不得將套管作為管道支撐。
管道成排明裝時,其直管段應相互平行,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相等。
b.支架安裝
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類型支架,對于冷水管道須采用木墊式支架以防止“冷橋”現象。
根據施工圖要求,確定管路走向、標高、坡度,確定支架的具體位置及與建筑構件連接方法,磚墻部位以預埋鐵方式固定,梁、柱、樓板部位采用膨脹螺栓法固定。
在管路中設有補償器,其固定支架、活動支架和導向支架的安裝位置須符合設計要求。
支架安裝盡可能避開管道焊口,管架離焊口距離大于50mm。
c.管道安裝
根據施工圖經實測確定各段管線的下料管徑和長度并進行編號。
將預制的管段按編號要求吊到支架上,管道在支架上應采取臨時固定措施。
在配管過程中,干管或支干管的彎管和焊口部位不應與支管連接,如需連接則必須距離焊口為一個管徑的距離,但不小于100mm。
管道安裝的基本原則: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
立管安裝時管道的外壁應距抹灰墻面30~50mm以上,如需保溫則增加保溫層的厚度。
立管安裝應保持垂直,其垂直度每m允許偏差為2mm,立管長度大于5m,其允許偏差小于8mm。
冷凝水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其坡度宜大于或等于8‰,軟管連接的長度不宜大于150mm。
d.管道部件的安裝
閥門安裝的位置、進出口方向應正確便于操作,連接應牢固緊密,啟閉靈活;成排閥門的排列應整齊美觀,在同一水平面上允許的偏差為3mm。安裝時閥門應處于關閉狀態。
電動、氣動等自控閥門在安裝前應進行單體的調試,包括開啟、關閉等動作試驗。
冷熱水的水除污器(水過濾器)應安裝在進機組前的管道上,方向正確且便于清污,與管道連接牢固嚴密,其安裝位置應便于濾網的拆裝和清洗。
閉式系統管路應在系統最高處及所有可能聚集空氣的高點設置排氣閥,在管路最低點應設置排水管及排水閥。
6)管道與設備的連接
管道與設備的連接應在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冷熱水及冷卻水系統應在系統沖洗、排污合格循環2h后才能與空調設備相聯通。
為減少設備震動對管道系統的影響,與水泵、空調機組等設備接管必須為柔性接口,一般采用橡膠軟接頭或金屬軟管,連接方式為法蘭或絲口連接。柔性短管不得強行對口連接,與其連接的管道應設置獨立支架。
與空調設備連接時,應對設備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在設備與管道連接前,應對連接法蘭間進行封堵,防止在施工中焊渣等異物進入設備,造成隱患,損壞設備。